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主要发生在哪类人群身上?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个人层面可以做哪些调整?专业层面可以给予哪些帮助?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心态应对疫情之下的变数?
「简单森林上海永嘉庭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高艳丽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以上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回内心的稳定和秩序。
01
不同人群面临的心理问题
疫情期间,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的案例明显增加,以及对隔绝、孤独的担忧情绪明显增加。
女性
在性别上,有研究表明女性由疫情带来的压力更大,受影响程度更高。
疫情打乱了以往有续、规律的生活、工作节奏。不仅居家办公,家庭系统也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特别是小孩不再离家上学,全家人捆绑在一个空间,这种状态大大增加了女性的工作量,会对女性身心都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和影响。
儿童青少年
在年龄阶段上,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居家隔离,带来的焦虑感更加明显。
儿童和青少年的脑神经还在发展中,对于外界变化和刺激反应更敏感,调节能力也不如成人。当儿童、青少年无法与同伴见面互动玩耍,无法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代谢负面情绪时,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境遇。
图片来源:plxabay
儿童、青少年易出现睡眠不好、吃手指、咬指甲、过度活跃、想发脾气、不想吃饭或吃太多、有攻击行为等症状。
每年春季都是自杀和躁郁症复发的高峰时期,对于原本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来说,情况还可能会更加恶化,这样的危机确实会加剧父母原先在管理情绪能力上的缺陷,也对家庭中儿童、青少年更加不利。
老年人
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多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
尤其当新闻等媒体中提及老年人在疫情中的影响时,极易引发内心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
企业员工
疫情下,企业员工面同样面临心理问题增加的困扰。
员工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压力,因为这是一个困难的局面,有些企业在疫情下,封闭工作区,员工每天24小时在一起。
更多的员工居家办公,面临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压力明显增加,同样表现出很多的情绪问题,这些痛苦迹象若没有及时得到干预,也可能会发展成精神伤害或精神健康障碍。
图片来源:plaxbay
一线工作人员
值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