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不育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马未都谈黄花梨收藏
TUhjnbcbe - 2020/7/21 10:36:00

马未都谈“*花梨收藏”


30年前你和中国人说*花梨,每个人都会很茫然。我小时候知道的有名的梨是山东的烟台梨、莱阳梨,前者绵后者酥,因为爹是山东人,说起山东梨来永远赞不绝口;我从小生在北京,知道北京的京白梨、大鸭梨,京白梨有异香,大鸭梨汁水甜。 *花梨作为木头之名在社会上获得认知是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之后,此书1985年面世,进入21世纪才让社会广泛知晓。*花梨作为明清两代最后优良的用材,开始也不叫*花梨,叫花榈。清中期后花榈告罄,以次充好的新花梨、老花梨出现,迫使花榈改名*花梨,沿用至今。 *花梨的名字极富文学美感,有色有香有味,后世很难另取名代之。后来商家细分的海南*花梨、越南*花梨,还有现在的非洲*花梨、大叶*花梨,都在借用或透支古老*花梨的信誉。 前不久的越南之行看见许多*花梨(MAI DOU LAI越南文)和红木( XA CU越南文)的参天大树,大都高30米以上,径粗1.5米,十分壮观,我与许多大树合影,以表示对此类木材的尊重之情。明清*花梨家具中,我见过有独板宽70厘米以上者,长超过4米的,当时不能想见树貌,今日遇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中国人自古至今奉若神明的*花梨,在河内、在顺化都是路树,很多都是编了号,负责到人,防止盗伐;是树之幸?还是树之不幸? 为中国古代家具做出过非凡贡献的*花梨树,几代文人极尽褒扬,泰极否来,仅二十年的商业大潮,让其成为马戏团中的笼中兽,有其表无其实,身价虽倍增,但自由失去,与三四百年前祖先创造的辉煌无从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善哉善哉!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未都谈黄花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