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实际上还没有来到最残酷的决战阶段。
之前曾有某位车企大佬直言,到年的时候市场最终只会留下来八家车企,对于这一判断,其实背后反映出的是未来市场竞争趋势,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想要顺利走到年,首先要保证自己具备符合这个市场的规模准入资格、另外关乎新能源、智能化以及全球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上更要“稳中求进”,这几点无论缺哪一样,都可能导致经营过程中动作变形。因此,要想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这就要求车企一定要具备长线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才即将到来的新能源下半场竞争中做到“坐怀不乱”。
新能源节奏大师
年年初掀桌子式的价格战、和上海车展上各家车企争相“亮绝活儿”,其实都是决战之前的预赛阶段,也完全能看得出竞争多激烈。但面对这一境况,长城汽车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数,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现在是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上半场在赛道上很清晰,就是动力市场。但真正形成格局的,应该是下半场,下半场一定是生态和体系之争。
那么在下半场竞争中,哪一类车企能脱颖而出?一定是那些提前做好了应对下半场竞争的产业布局、技术布局和体系布局的企业,或者不把蓝海市场中的现象作为红海市场竞争规律的这些企业会有比较突出的表现。长城汽车就是这类车企中的代表。
论新能源、智能化的规模化、以及创新能力,长城汽车早于十几年前便着手建立森林生态体系,秉承制造一切的原则,将智能新能源汽车几乎所有的零部件产业链都紧握在自己手里,正因如此,长城汽车应对变革的速度最快,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最擅长闷声干大事。今年上海车展上,无论是新车、还是新技术都赚足了眼球。
所以当有人还在讲长城汽车新能源进度慢的时候,其实根本就不慢,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照计划进行中。用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的话来说就是,长城汽车现在战略的方向很清晰,新能源的储备非常丰厚,森林生态体系的垂直整合链路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全部会在各种产品上进行普及化,长城汽车现在不缺速度,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全球化日益明朗
除了新能源,全球化也是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必答题。因为无论是中国车企发力新能源、智能化、造规模、创技术、本质上都是为了品牌向上,而对于全球市场的开拓同样也是衡量品牌向上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车市下半场竞争中的一个关键锚点。
长城汽车在这方面同样魄力超群,它颠覆了以前我们以区域为边界来划分市场的规则,并将全球市场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新能源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的中国市场,二是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比例中、美、欧、日、韩市场,三是多个对于新能源汽车有相关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到产地销模式的转变,长城汽车要在欧洲变成欧洲的长城,同样要打造东盟的长城和北美的长城。
拿巴西市场举例,目前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已计划于于年5月1日正式启动运营。未来,工厂产能将增加到每年10万辆,并将创造个直接就业机会,连巴西副总统也来到工厂亲自体验新能源技术。
可以看出,在全球化和新能源的背景下,长城汽车一直奉行的是行稳致远,作则必成的原则,这也是下半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优势所在。做下半场的王者,长城汽车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