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正在武汉前线艰苦抗疫的中央指导组专家张伯礼院士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
节目中,听到主持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后,72岁老人在镜头前潸然落泪,对主持人只说“你太厉害了”。
这个只用一个问题就把老院士问到当场流泪的主持人,就是“央视名嘴”董倩。
在镜头前把采访对象问哭,这不是董倩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尽人皆知的“央视名嘴”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的采访又会收到怎样的反应?今天,柴叔就和大家一起走近董倩,去了解真实的她。
董倩的个人经历在旁人来看除了“优秀”二字绝无其他评价。
年董倩在北京出生,家庭条件优渥、父母开明通达。作为家里独生女,董倩得到的是很多同龄人都没有的宠爱。
虽然性格外向、独立、主意正,在小学低年级时因为好玩导致成绩差,不过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聪明的董倩很快就逆袭成为优等生,开启学霸模式。
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学霸董倩的成绩一骑绝尘,高考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历史专业并非董倩的兴趣所在,她的兴趣、志向都不在于此,大学几年更多时间被用来博览群书、拓宽眼界。
年大学毕业,当大多数同学开始从事历史相关工作时,董倩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迷茫,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很多时候,机会都是以漫不经心的状态偶然出现的,但那其实是命运有意的安排。
就在董倩不知道自己去向何方时,她偶然得知中央电视台正在海选主持人。
虽然她对电视台的工作一无所知,但是名校学历、厚重的知识储备、大方的临场表现成为董倩的亮点,她被央视录取,成为《焦点访谈》国际组的编辑。
毕业就进央视,董倩的职业起点非常高,收获不少羡慕的目光。
就在大家都以为董倩会职场高开高走的时候,她却让人大跌了眼镜。
现在的董倩在节目中思想有深度、举止大方得体、节奏把握精准,是高度职业化的优秀主持人。
然而27年前初入职场,她的表现却是一团糟。
董倩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工作的第一天,除了礼貌性打招呼,没有人来和董倩说话,大家都在忙碌但有序地做事,没有人来主动教她什么。
无所事事的董倩尴尬得手足无措,只觉得自己很多余。
北大4年除了给她高学历,也给了她清高甚至傲慢的品性,自尊多于常人的几倍,董倩做不到“不耻下问”。
不过,再骄傲的人也会被现实按着低头。不久,董倩开始走出新人阶段的尴尬,主动陪着笑脸、追着前辈问问题,哪怕人家冷脸相对。
学习能力极强的董倩很快进入状态,工作有了起色。一年之后转到记者岗,负责室外采访。
缺少经验,更缺少临场随机应变的能力,董倩再次遭遇挫败。
她精心准备采访却接二连三被喝倒彩,别人只用30分钟的工作她需要两个小时,同事嫌她差劲不肯同组工作……
观众也不认可她,北京广播学院的博导张颂干脆寄了满满几大页纸到节目组,把自己对董倩的批评和内容分析一一罗列。
就连当初招她进台的制片人也被牵连,怀疑自己马失前蹄看走了眼,只担心董倩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败笔。
工作第二年,董倩就遭遇到自己的职场滑铁卢,她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甚至有了离开央视的冲动。
好在骨子里的骄傲和自信让董倩没有一走了之,她不服输也不甘心,她要赢。
痛定思痛之后,擅长方法论的董倩在工作方式上积极改变,有的放矢地补起短板,没用多久就颇见成效。
从年到年,从《焦点访谈》、《东方之子》到《新闻调查》,董倩做了7年出镜记者。
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那就是挖掘事实真相,剖析事情本质。
董倩日益成熟起来,她不但在高手林立的央视站稳脚跟,还形成来自己特有的主持风格,与节目调性相得益彰,受到越来越多观众和同行的认可。
年,董倩获得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成为闪亮的“央视名嘴”,个人事业登上巅峰。
事业登顶的董倩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