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2》是为数不多的几部续集优于首部的电影,它的名字也是各种电影榜单的常客。加上年上映的《终结者1》,使州长因为同一角色T,荣膺最英勇的英雄角色(《终结者2》)与最邪恶的恶棍角色(《终结者1》)。
《终结者2》作为科幻经典,其影史地位毋庸置疑。而其作为一个IP,却被一部部质量平平的续集玩的稀烂。作为《终结者》IP缔造者的詹姆斯卡梅隆,虽然在所有的续集上映前站台吆喝,但自己却始终不敢碰触这块烫手山芋。终结者的成功,州长与卡神缺一不可,卡神的缺席成为终结者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
------1------
沙漠组曲-BradFiedel-《终结者2审判日》
回顾《终结者2》,除了超越年代的电脑特效、精湛的剪辑以及超强的节奏感之外,她也是一部细节满满的电影。
影片中大量前后呼应的场景设计使得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多余的镜头,同时具有很强物理背景的卡神充分将学识应用到场景以及动作设计上。这些细节在大多数人看来无足轻重,但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逻辑性、合理性贯穿电影始终,让观众的观影体验自然流畅,将焦点放到剧情本身,而不会被其他的因素干扰。
终结者的出场是《终结者》系列电影的经典场面之一,由于年代和技术限制,年的《终结者1》这里就不细说了。
《终结者2》中,穿越形成的光球将所占空间内的物体全部熔化,相比《终结者1》,地面也被烧出一个凹坑。旁边的卡车更是被烧出一个球形的切面,而烧热的金属也随着冷却慢慢褪去红色。
《终结者3》做的效果炫目,但莫名的火苗四处乱飞。《终结者创世纪》则完全复刻,将《终结者2》的凹坑修复到《终结者1》的出场中。《终结者黑暗命运》则因为未来时间线的改变,由“火球”变成“冰球”,其它方面没有任何新意。
而T穿越点的铁丝网,并非因为道具做的参差不齐,边框更加粗壮的钢管比细细的铁丝熔化得自然更慢更少些。这些细节都只是短短几秒钟,不注意很难发现,而且对于剧情发展无足轻重。但见微知著,不重要的地方,导演与团队都能花上巨大的精力去做到极致,电影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事情了。
另一个经典场面,终结者初次见到约翰的场景。这场戏简直是暴力美学的典范,终结者面无表情,从玫瑰花中掏出霰弹枪,玫瑰散落,子弹上膛,冷血杀手,踏过玫瑰。这里聊点题外话,当年(年)笔者是在电视上看的这部电影,而恰好前一天刚放映了《终结者1》。由于年纪尚小,资讯又不发达,我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看到这一幕时还以为T是来刺杀约翰的,那种剧情反转的震撼效果至今记忆犹新。回过头来看,“一无所知”会给人带来惊喜。相反,过多的预告片,资讯以及剧透对于观影体验的损害是致命的。
而这里也有一个小细节,州长在对着T酷帅地连开7枪后,T倒地,身上刚好是7个弹孔。
在《终结者2加长版》中有一幕给终结者“动手术”的戏,三人在镜子前,约翰拿着灯管,萨拉操作电动扳手,一切看起来自然流畅,没什么特别。然而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为了避免画面里出现镜中映照出来的摄影机,这里并没有真正的镜子。“镜子”两边完全是搭建出来的镜像布景,而演员也是由6个“人”完成的。镜子里面,州长坐在中间正对镜头,约翰由于背对镜头由替身扮演,萨拉则是由演员林达汉密尔顿的双胞胎姐妹莱斯莉扮演。
而镜子外,是约翰的演员爱德华福隆,以及假人终结者,为了方便做头部手术,还有琳达汉密尔顿。两边的演员要做到动作同步,特别是萨拉要操作扳手,困难度更高。整个表演在团队的配合下一气呵成,而观众却无丝毫察觉。更重要的是,卡神并非为炫技而如此拍摄,其隐藏摄影机的客观原因,以及手术操作的主观目的都被完美地实现在这一幕镜头中,当然还少不了双胞胎这种机缘巧合。
琳达与莱斯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前后呼应的细节。
比如运送液氮的油罐车,在前面直升机追击时的高速公路上就已经出现了。
被油罐车撞击掉落的榴弹,T也不忘在炼钢厂中捡起等等等等。
相信我-BradFiedel-《终结者2审判日》
------2------
《终结者2》的开场就将本片的两个主题元素“钢铁”与“烈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钢铁的敲击声充斥整个电影配乐,火焰也伴随萨拉的噩梦,展现了炼狱一般的未来。
《终结者2》的画面色调与第一部有很大的差别。在很多夜景拍摄中,蓝色与橙色成为了画面的主要构图色。夜色中,事物在微光的映衬下泛起炫目的蓝色,而灯光与火光则呈现出火热的橙色。这种镜头滤镜在当时许多香港武侠片或恐怖片的夜晚场景中都用到过。
而到了电影最后一幕的炼钢厂的戏份中,这种色调组合被用到了极致,钢铁与火焰的主题也再次被升华。
代表工业化的钢铁奠定了科技的发展,机器的崛起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而火焰作为工业化的推动力,带来毁灭一切的力量,然而生存的希望也在其中。
------3------
好莱坞著名的一面墙上,猫王、施瓦辛格、梦露作为流行文化的代表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他们也同迈克尔杰克逊、李小龙、迈克尔乔丹等人被《时代》杂志评为十大文化偶像。
相比80年代,科技与文化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电影中的一个文化元素就是电子游戏。一个是在商场里约翰玩街机游戏的场景,这里一个著名的商标“SEGA”一闪而过。
另一个是在地库中,约翰对终结者说,其他孩子都在玩“NINTENDO”。
这两个名字就是著名游戏厂商“世嘉”与“任天堂”,而它们几乎称霸了90年代的电子游戏市场。
如果说雅达利代表了家用游戏机的诞生,于年发售的任天堂的红白机F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