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
处,去也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秋季开始了,养生又进入新阶段。
处暑的三候为: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之后五日,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再五日,天地间万物出现一片清空肃杀之景象;
又五日,麦、稷、稻、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
处暑养生知多少
1、补充睡眠
处暑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出汗渐渐减少,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代谢开始恢复平衡,此时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应,容易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
在此期间精神调养应做到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作息方面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2、添衣护脐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肚脐部位的表皮较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
3、通风透气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
处暑后,需改变夏季长时间在室内的习惯。多安排些就地取材的锻炼,比如扩胸运动、擦玻璃、远眺;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比如快走、登山、打球等,以排除夏季积在体内的湿热,提高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奠定御寒基础。
1、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人体需要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蜂蜜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好的方式。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2、喝粥补水去秋燥:
秋天的天气以燥为主,刚入秋是温燥,深秋是寒燥,而我们的身体里是肺经当值。润燥是秋季养生的一个关键词,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要多喝水,多吃应季的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精、黄芪、党参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
秋天的天气以燥为主,刚入秋是温燥,深秋是寒燥,而我们的身体里是肺经当值。润燥是秋季养生的一个关键词,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要多喝水,多吃应季的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精、黄芪、党参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
3、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处暑喝茶推荐——黄精小青柑茶
入秋以后,许多人开始了自己的进补计划,不过秋季进补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秋季虽然非常有必要进补,但是进补不宜过于滋腻,应适当多吃些健脾的食物。这时候饮一杯黄精小青柑茶,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既能安定情绪又可解腻健脾。
黄精柑茶质纯净,融合了情感香醇的果香和黄精醇厚的甘香,形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冲泡后茶汤橙红透亮,汤感细腻,入口醇厚顺滑,回味爽适且有甜味。青柑油皮饱满,柑皮丰盈油润,一次一颗,经久耐泡。
食用方法:
1、将黄精柑放入茶壶中。
2、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3、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九蒸九晒黄精小青柑茶,养阴润肺、益气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