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脱发,记忆力、学习力减退也让人们感觉到初老。
“记忆力不如从前”带来的初老感,不完全是生理上的问题,也包含跟不上周遭而产生的无力感。很多人感觉记忆力减弱,从工作两三年左右开始爆发,因为大部分人都失去了需要长时间、高效学习记忆的环境,因此这个时期感觉特别明显。
对中高考、外语能力考、公务员考试等,记忆力和记忆量至关重要,它影响着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大脑作为“行动指挥部”,自然相当重视,容易发挥自身潜力。各种速记法、记忆法的配合确实有开发大脑的功能,这点由本人小时候学习速记法并记住与自身毫不相关的圆周率小数点后50位十多年可以印证。
人脑最强,但绝不可能满街“最强大脑”。参与记忆力大赛,需要一套完整记忆法,并且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成本来练习。日本记忆力大赛连续4年冠军得主池田义博也是如此,他在传授交给大脑的学习法——《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特意指出普通学习和竞技比赛有不同训练技巧。
池田义博原本只是个乐观派的普通理科生,在接手辞世父亲的培训学校后开始研究增强记忆的方法,人生过半才开始居然还一举战成“记忆大师”,全书最想传达的,无疑是开动大脑,任何年龄都可以。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
关键词:记忆原理、速记与学习法、进入记忆学习状态的办法
前面提到,只要勤加练习,任何记忆法都有一定功效,按照池田义博风靡日本的大脑训练法勤加练习,自然也有所收获。
不过从实际情况出发,工作后需要大量记忆的情况不多,能抽出长段时间学习也很难,更不要说提升记忆力。
为此,下面从社会人、学生两大类型人群的学习环境,分类整合书中实用的方法。
所有人都要懂:记忆原理、基本方法、高效时间
·记忆的原则在于“集中精力、乐在其中、多加复习”。
(1)全情投入,让大脑沉醉其中。
学习记忆的意愿,随着产生的专注力,能让大脑进入轻松记忆状态。
(2)注入感情,使大脑乐在其中。
人脑优先记住带有情感色彩的信息。增强趣味性,为记忆代入情感。
(3)增加次数,给大脑留下印象。
对于灌输多次的信息,大脑能轻松得出这是需要铭记的内容的判断。
边看书边实践的成果·基本的学习记忆方法
(1)关联法
对记忆和学习来说,挖掘隐藏共性的能力至关重要。梳理、理解的内容更能铭记,特别是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是记忆的开关。在理解基础上,
①找出共同点。是否存在相同、相似部分?
②发现规律性。是否有关联性?是否可以建立其他新的、独特关联?
(2)影像法
①在位于文字和笔记中值得牢记的重要位置进行有关联意义的涂鸦并上色。
②将记忆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编成故事,再按顺序回忆图像。
(3)谐音法
记忆数字、外语时,可将其拆解为一组一组,利用每组的谐音,结合编故事记忆。(此处例子利用的是日语谐音,大家结合中文发音运用即可)
谐音法关键是大声朗读多遍,掌握音律和节奏。
(4)打造记忆装置
利用身边熟悉且不会改变的物品作为保存记忆的场所。
做法是对每个物品按顺序编号,1号是床、2号是日历……将要记忆的内容结合故事法代入每个物品中,如床上睡着“圣德太子”、日历上粘着“变形虫”……
记忆装置法用起来有点麻烦,启示是可以让那些频繁造访的地方,作为储存记忆的场所。
(5)多感官结合
人脑接受信息八成靠视觉记忆,但结合越多感官,记忆也越牢。
①听觉:边读边记(作者建议戴耳塞)
②嗅觉:迷迭香具有增强记忆力的功效
③触觉:身体动作有助于加深印象,“空写”效果更佳。
·2个高效学习记忆时段
人的生存机制就是进食,因此作者提出觅食阶段(空腹阶段)大脑的运转状态最佳。包括:
①晨起至上午10点前;
②下午4时至晚饭前。
由于早晨刚从睡梦醒来,因此起床更适合复习。
合理控制进食时间,能避免大脑功能下降。高效时间遇到精疲力尽的情况,应该小睡15-30分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楚。小睡前可喝一杯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摄取30分钟后才产生效果,可以防止睡过头。
针对社会人的技巧
对佩奇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动大脑。多思考、多学习,空余时间做记忆练习,或按照书中的记忆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并且通过保持干劲,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得到记忆力还能提升的安心感和驱动力,形成良好循环。
记忆方法:
①3画圈反复速记法
②1分钟手写学习法(后面学生部分详细介绍)
保持干劲的技巧:
①保持良好心态:改变所在环境,离开舒适圈;对麻烦、枯燥、失败保持理所当然的态度,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②将目标写在纸上:越精确、大小适度越好,并定期更新调整内容,随之最终目标可能实现提高。
③想象成功后的情景:每天入睡之前,尽情畅想未来,怀着幸福和喜悦感入睡。
④成果可视化:将完成的成果集中,放在身边。例如练习写作满满的文件夹,堆积的笔记本和打印件。
⑤了解“学习高原”:学到一定程度,难点逐渐增多,会有一段时间无论怎么努力效果都不明显,这就是“学习高原”,是将知识转化为便于使用的形态经历的过程。要意识到这是天才也避免不了的瓶颈期,一旦跨越就会更上一层楼。
⑥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保持危机感。
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①限时:一般学习15分钟,休息5分钟最为理想。(要因人而异和结合具体学习时间微调)
②补水:大脑80%是水分,大脑水分比例变化会影响我们理性分析水平。学习中可以喝水或不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剩咖啡因容易令人不安,使大脑疲劳),学习前则应该喝含咖啡因的饮料。甜味的饮料会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和下降,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因此葡萄糖应该从食物中摄取,例如巴旦木、胡桃等坚果。
③3点聚焦:在笔记本画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将视线聚焦于一点,默数到三并吸气,然后移到第二点、第三点重复同样动作。通过聚焦一点排除杂念、进入专注模式,是很多体育明星都使用的方法。
④大脑预热:英语背诵九九乘法表(试了一下,难度还是有的),大脑一旦进入状态,应该立即转入正式学习。
⑤心跳训练:比赛等关键场合,紧张情绪会让心跳加快,头脑一片空白。为了提前适应,可以找一个台阶反复上下,等心跳比平常稍快后立马转入学习,是大脑对紧张习以为常。
⑥带上耳塞:戴耳塞不仅可以消音,还可以将这个动作作为开始学习的“开关”。
针对学生的技巧
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高效学习记忆。方法包括:3画圈反复速记法、1分钟手写学习法。
3画圈反复速记法:适用于全局性的知识点学习
步骤:
①划分区间,学习三遍。将学习内容大致均分为几区间,目的是保证学习的节奏。注意分区时要保持内容的连贯性,不要将同一个连贯的内容分到两个区间去。
起始页连学2遍,画上两圈,然后学习下一页,画上一圈,再回到前一页的学习。即按照“进2退1”的方式对同一页内容学习3遍。
3画圈的顺序②重视学习速度。面对习题集等,要同时准备好答案,读完题目马上查看答案,不必拘泥于解题,如此一来学习速度也不会放缓。
③难点暂且搁置。预期耗费心力与难题死磕,不如把这1小时用于学习其他要点。
④第二轮学习重头到尾依次推进。由于第一次学习已经搭建好框架,第二轮只要重头到尾复习一遍即可。
⑤第三轮以查漏补缺形式开展。
3画圈反复速记法针对大脑的特点——一次性集中强记达成的效果,不如分段多次记忆。同时注重将学习速度和效率奉为第一要义,因为一旦时间拖长,学习积极性各方面都会减弱。这个学习记忆法,适合与多种教材,原则上指课本、辅导书、习题集、英语单词手册之类的书籍和教材。
1分钟手写学习法:适用于次日的复习学习
因为考试中一般是文字作答,如果不将学习时形成的思路和知识转化为文字或语言,就容易发生能想起、有印象,但答不出来的可怕结果。
对此,可以通过向他人传授来强化记忆和查漏补缺。“这是之前和某某解释过的内容”“之前理解错,多亏某某指正”……这种输出方式将“知识的记忆”转化为“经验的记忆”,像前面分析过,大脑对有情感色彩的内容记忆会更深。朋友互问互答、参加模拟考试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输出强化记忆的方式。
1分钟手写法也是基于同样原理。方法是将前一天学习的要点以文章表达出来。
步骤:
①从复习内容中选取一个关键点,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专业术语。
②围绕这个核心要点将相关内容组织成文。
③保持一分钟内奋笔疾书的状态,想到什么立即写下了,并且不断发散思维,展开联想。
1分钟手写学习法针对次日的复习,要点是严格控制时间,如果写得断断续续或者废话连篇,证明对知识点不太熟悉,手写结束后应该马上复习。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文化类科目。
分享总结就到这里,当中很多方法其实读书时一直使用,明白其中原理,会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大家有兴趣可以找到池田义博的《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看看,相当简单易读,也能感觉到作者帮大家提升学习效率的诚恳。当然,记忆锻炼贵在坚持,它磨练出的大脑会和健身、美容一样帮我们对抗初老感。